男女主角分别是陈天祥张海峰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幽灵画师与深红锁链后续+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月波光粼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现?来到一楼一个暂时无人使用的会客室,张海峰关上门,隔绝了外面的嘈杂。“说吧,林默,你看到了什么?”张海峰递给他一杯热水。林默接过水杯,却没有喝。他翻开速写本,露出刚才画下的几页。那上面不是人像,而是一些极其精细的局部特写。第一页,是书架的一角。他用箭头标注出其中一本书,与其他书相比,有着极其微小的、大约几毫米的向外移位。旁边还画了一个放大的细节图,显示出书脊与书架隔板之间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、新鲜的划痕。第二页,是墙角地毯的特写。上面画着几个模糊但有规律的压痕,形状奇特,不像是鞋印。林默在旁边标注了尺寸和可能的形状推测——像某种三脚支架的落点。第三页,是那个深红色锁链图案的速写。但他不仅画了图案本身,还用不同的线条和阴影,着重表现了...
《幽灵画师与深红锁链后续+全文》精彩片段
现?
来到一楼一个暂时无人使用的会客室,张海峰关上门,隔绝了外面的嘈杂。
“说吧,林默,你看到了什么?”
张海峰递给他一杯热水。
林默接过水杯,却没有喝。
他翻开速写本,露出刚才画下的几页。
那上面不是人像,而是一些极其精细的局部特写。
第一页,是书架的一角。
他用箭头标注出其中一本书,与其他书相比,有着极其微小的、大约几毫米的向外移位。
旁边还画了一个放大的细节图,显示出书脊与书架隔板之间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、新鲜的划痕。
第二页,是墙角地毯的特写。
上面画着几个模糊但有规律的压痕,形状奇特,不像是鞋印。
林默在旁边标注了尺寸和可能的形状推测——像某种三脚支架的落点。
第三页,是那个深红色锁链图案的速写。
但他不仅画了图案本身,还用不同的线条和阴影,着重表现了液体流淌的痕迹、边缘的凝固状态以及……笔触的起承转合。
在图案旁边,他写下了一个化学式的片段,后面跟着一个问号。
第四页,他画了一个简单的鼻子符号,旁边写着:“乙醚?
或其他类似挥发性有机溶剂?
极淡。”
张海峰看着这些速写,心中不由一惊。
这些细节,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技术队,在没有特定仪器辅助的情况下,也极难在第一时间发现。
尤其是那本书的微小移位和地毯上的压痕,简直匪夷所思。
还有那个气味,现场人多,加上雨天的潮气,能分辨出如此细微的气味残留,简直不是人类的嗅觉。
“你的意思是……”张海峰看着林默,等待他的解释。
林默终于开口了,声音有些干涩,语速不快,但吐字清晰:“书,可能不是意外移位。
划痕很新,像是被某个硬物从内部或者侧面顶出来的。”
他指了指地毯的压痕:“这个印记,不像人的活动造成的。
更像是在某个固定点放置过有一定重量的、带有特定支撑结构的物体。
需要测量精确尺寸,对比可能的工具或设备。”
然后是那个锁链图案:“画这个图案的人,手法……不像业余涂鸦。
起笔、运笔、收笔,有一定的控制力。
而且,使用的液体……粘稠度、干燥速度、颜色,需要立刻取样化验,确认成分。
我闻到的气
在了他的心头。
他办案多年,深知密室杀人案的棘手程度。
两人乘电梯来到三楼。
走廊里已经站满了技术队的同事,正在小心翼翼地进行勘察。
书房门口拉着黄色的警戒线。
张海峰透过敞开的门(门锁已被技术人员处理过),看到了里面的景象。
书房很大,布置得兼具古典与现代感。
一面墙是顶天立地的书架,另一面是巨大的落地窗,窗外是狂风暴雨的世界。
房间正中,一张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,一把昂贵的皮质老板椅翻倒在地。
而在办公桌前方的波斯地毯上,躺着一个中年男人,正是陈天祥。
他穿着睡袍,脸色青紫,双目圆睁,似乎死前看到了极其惊恐的景象。
“死亡时间初步推断在晚上 8 点到 10 点之间。
死因…暂时不明,需要等法医的详细报告。
现场没有明显的搏斗痕迹,除了死者,几乎找不到第二个人的生物信息。”
李锐指了指房间中央,“唯一的异常是这个。”
张海峰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。
在陈天祥尸体旁边不远处的地板上,赫然用一种深红色的、粘稠的液体画着一个奇怪的图案。
那图案像是一截断裂的锁链,笔触扭曲,在奢华地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诡异刺眼。
“这是什么?
血吗?”
张海峰皱眉。
“看着像,但技术队初步检测说成分有点奇怪,不像人血。
具体是什么,还要等化验结果。”
李锐顿了顿,补充道,“更重要的是,这个书房是陈天祥的安全屋,装配了创世纪公司最顶级的安保系统,包括独立的空气循环、指纹虹膜密码多重验证门禁,以及全方位的监控。
但奇怪的是,系统日志显示,从昨晚 7 点陈天祥进入书房后,直到被发现(是他的妻子赵曼莉报警,说联系不上他,用备用权限开了门),没有任何人进出书房的记录,监控也没有拍到任何异常。”
张海峰沉默地环视着这个“完美”的密室。
高科技,密不透风,内部反锁,没有闯入痕迹,还有一个诡异的标记……这简直就是对警方的公然挑衅。
他感到一阵头痛。
李锐带领的技术团队无疑是专业的,他们会从破解安保系统、排查内部人员、寻找物证等角度入手。
但直觉告诉张海峰,这案子恐怕没那么
:“林默,你有多大把握?”
林默平静地回答:“现在下结论还太早。
但刘瑾这条线,疑点太多,与现场的特殊发现高度吻合,不能轻易排除。
尤其是奇美拉计划,如果她或她的家人真的与那次事故有关,那么她的动机将比王志强和陈浩宇更深、更隐秘,也更能解释她为何选择如此复杂的作案手法和留下那个特殊的标记。”
“血链……锁链……”张海峰喃喃自语,“如果真是这样,这不仅仅是杀人,这是……一种仪式,一种宣告。”
他猛地一拍桌子,“查!
李锐,你分一部分人继续跟进王志强和陈浩宇的线索,核实他们的不在场证明,调查他们删除的文件内容。
另外,抽调人手,给我全力调查这个刘瑾!
动用一切能动用的资源,去查她的真实身份,查她和奇美拉计划的关系!
还有,那个计划本身,当年的事故原因,伤亡名单,给我挖出来!”
李锐虽然心有不甘,觉得这是在浪费警力,但张海峰下了命令,他只能执行:“是!
但是张队,奇美拉计划是当年的机密项目,很多档案可能都封存或者销毁了,调查难度恐怕很大。”
“再难也要查!”
张海峰斩钉截铁地说,“直觉告诉我,这案子的根子,就埋在那段被遗忘的历史里!”
接下来的几天,调查分成了明暗两条线。
明线上,李锐带队继续围绕王志强和陈浩宇展开调查,寻找他们作案的直接证据。
暗线上,一支由张海峰直接指挥的小组,加上苏晴在外部的协助,开始艰难地挖掘刘瑾的过去和“奇美拉计划”的真相。
然而,正如李锐所料,调查困难重重。
关于刘瑾加入创世纪之前的记录,就像被清洗过一样,干净得不正常。
官方档案库里,“奇美拉计划”的相关文件被列为高度机密,需要极高级别的授权才能查阅。
当年参与项目的人员,大多已退休、失联,甚至有些人已经去世。
而少数能找到的,对那次讳莫如深的事故都三缄其口,不愿多谈。
苏晴那边也遇到了瓶颈。
她通过各种关系,试图联系当年事故受害者的家属,但要么找不到人,要么对方对往事不愿再提,充满了警惕和回避。
时间过去了太久,伤痛或许已经淡漠,或许
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对刘瑾的怀疑,反而让他觉得,这个女人的心思和计划,可能比他想象的还要缜密和可怕。
他站起身,环顾着这个再度变得疑点重重的密室。
通风管道的入口,特殊支架的痕迹,金属碎屑,茜素深红染料(血链),过去的“奇美拉计划”,与刘瑾高度疑似的关联,以及死者口袋上那不合时宜的染料痕迹……他深吸一口气,对门口的警员说:“这里……我暂时看完了。
通知技术队,重点勘察通风管道内部,还有,提取死者睡袍口袋处的微量物证进行比对。”
他收起画板和工具,转身离开了书房。
他的脚步依旧平静,但内心却已是波涛汹涌。
他知道,他距离真相的核心,又近了一步。
但要将那个隐藏在过去阴影中的幽灵彻底拉到阳光下,还需要更确凿的证据,需要解开死者口袋上那抹深红色的谜团。
他需要去验证苏晴找到的关于刘瑾身份的信息,需要了解“奇美拉计划”事故更详细的内幕,还需要……找到能将刘瑾与这一切直接联系起来的铁证。
他的目光,投向了别墅一楼,那个刘瑾声称自己昨晚一直待着的房间。
5 锁链的含义林默将他在书房的新发现和苏晴提供的信息,以一种极其谨慎和客观的方式,汇报给了张海峰。
他没有直接下结论,只是将通风管道的入口、特殊压痕、金属碎屑、茜素深红染料与“奇美拉计划”的“血链”代号、以及刘瑾可疑的背景和潜在联系并列在一起,形成了一条令人无法忽视的逻辑链。
张海峰听完,久久没有说话。
他靠在椅背上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,眉头紧锁。
他看了一眼旁边同样在听汇报,但脸上明显带着怀疑神色的李锐。
“老张,”李锐率先开口,语气带着几分不以为然,“这……也太匪夷所思了吧?
就因为一个染料的名字巧合,还有几十年前的旧事,就要把调查方向转向一个看起来最没可能的助理?
王志强的电脑记录查到了,他昨晚确实在家登录了公司内网,但有几个小时的空档期无法解释,而且技术队发现他远程删除了自己电脑上的一些加密文件!
这才是我们应该重点突破的方向!”
张海峰没有立刻反驳李锐。
他看向林默
后怕。
他对着林默,有些不太自然地点了点头:“你……确实厉害。”
林默只是摇了摇头,他站起身,收拾好自己的画板和画笔。
真相大白,凶手归案,但他心里没有任何轻松的感觉。
这是一个被仇恨驱动了二十年的悲剧,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复仇。
逝者已矣,生者却背负了更沉重的枷锁。
他看向窗外,雨已经停了,天边似乎泛起了一丝微光。
但笼罩在这座城市上空的阴影,似乎并未完全散去。
陈天祥死了,李清羽被捕了。
“奇美拉计划”的旧案被重新提起,是否还会牵扯出更多的人和事?
创世纪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,是否会因此而平息,还是愈演愈烈?
这些,都已不再是这个案件本身所能解答的了。
林默背起画板包,走出了审讯室。
他需要回到那个属于他的、安静的角落,用画笔去消化这一切。
对他而言,案件的结束,或许只是另一段观察与思考的开始。
最新评论